推薦閱讀
-
以前年度的收入成本調整能否在當年企業
-
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關于全省全面實施
-
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,允許在企業所得
-
全省首發“稅務通”
-
繳納補充養老保險稅前扣除,如何理解有
-
有限公司與無限公司的區別
-
個人獨資企業到底是不是公司
-
原始依據提供不全,資產損失如何認定?
-
什么情況下 公司注冊地址會被列為地址異
-
我們該如何選擇公司地址進行注冊
熱門回答
原始依據提供不全,資產損失如何認定?
摘要:
基本情況 某國有企業A,2015年度申報固定資產報廢損失,其中一項報廢固定資產賬面價值104.20萬元。A公司屬于老國企,該項固定資產形成年份較早,且該項固定資產與同時取得其他固定資產項
基本情況 某國有企業A,2015年度申報固定資產報廢損失,其中一項報廢固定資產賬面價值104.20萬元。A公司屬于老國企,該項固定資產形成年份較早,且該項固定資產與同時取得其他固定資產項
基本情況
某國有企業A,2015年度申報固定資產報廢損失,其中一項報廢固定資產賬面價值104.20萬元。A公司屬于老國企,該項固定資產形成年份較早,且該項固定資產與同時取得其他固定資產項目涉及施工、安裝成本分攤,因此賬面價值包含兩部分,購買價款77萬元及在建工程分攤成本27.20萬元。當時同時進行施工的固定資產項目較多,在建工程(分攤成本)總金額將近2000萬元,分攤成本中主要包含當時的施工成本、人工費用等。企業問:資產損失如何認定,是否需要將2000萬元在建工程相關原始確認依據全部核查?
政策依據
《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〈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〉的公告》(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5號)第三十條規定,固定資產報廢、毀損損失,為其賬面凈值扣除殘值和責任人賠償后的余額,應依據以下證據材料確認:(一)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相關資料;(二)企業內部有關責任認定和核銷資料;(三)企業內部有關部門出具的鑒定材料;(四)涉及責任賠償的,應當有賠償情況的說明;(五)損失金額較大的或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資產毀損、報廢的,應有專業技術鑒定意見或法定資質中介機構出具的專項報告等。
事務所意見
企業提出2000萬元分攤成本的全部原始確認依據難以全部提供,提出是否僅提供部分原始憑據(超過本項固定資產分攤成本部分)??紤]本項固定資產分攤成本占全部分攤成本比重較小,本次資產損失確認金額僅限于實際取得成本(購買價款)占全部賬面價值比重×實際損失金額。
企業意見
企業提出2000萬元分攤成本的全部原始確認依據難以全部提供,提出是否僅提供部分原始憑據(超過本項固定資產分攤成本部分)。如不行將自動放棄分攤成本部分損失金額的確認。
建議
一方面考慮由于分攤成本事實上已經被認定,每年作為計稅基礎的一部分以折舊方式進行稅前扣除,對該部分資產價值基本可以確認。另一方面,考慮到部分國有企業成立時間較長,資產原值可能存在評估增值等不能稅前扣除的調整因素,因此仍然是取得原始確認依據更為穩妥。(案例由北京金華融稅務師事務所提供)
某國有企業A,2015年度申報固定資產報廢損失,其中一項報廢固定資產賬面價值104.20萬元。A公司屬于老國企,該項固定資產形成年份較早,且該項固定資產與同時取得其他固定資產項目涉及施工、安裝成本分攤,因此賬面價值包含兩部分,購買價款77萬元及在建工程分攤成本27.20萬元。當時同時進行施工的固定資產項目較多,在建工程(分攤成本)總金額將近2000萬元,分攤成本中主要包含當時的施工成本、人工費用等。企業問:資產損失如何認定,是否需要將2000萬元在建工程相關原始確認依據全部核查?
政策依據
《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〈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〉的公告》(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5號)第三十條規定,固定資產報廢、毀損損失,為其賬面凈值扣除殘值和責任人賠償后的余額,應依據以下證據材料確認:(一)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相關資料;(二)企業內部有關責任認定和核銷資料;(三)企業內部有關部門出具的鑒定材料;(四)涉及責任賠償的,應當有賠償情況的說明;(五)損失金額較大的或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資產毀損、報廢的,應有專業技術鑒定意見或法定資質中介機構出具的專項報告等。
企業提出2000萬元分攤成本的全部原始確認依據難以全部提供,提出是否僅提供部分原始憑據(超過本項固定資產分攤成本部分)??紤]本項固定資產分攤成本占全部分攤成本比重較小,本次資產損失確認金額僅限于實際取得成本(購買價款)占全部賬面價值比重×實際損失金額。
企業意見
企業提出2000萬元分攤成本的全部原始確認依據難以全部提供,提出是否僅提供部分原始憑據(超過本項固定資產分攤成本部分)。如不行將自動放棄分攤成本部分損失金額的確認。
建議
一方面考慮由于分攤成本事實上已經被認定,每年作為計稅基礎的一部分以折舊方式進行稅前扣除,對該部分資產價值基本可以確認。另一方面,考慮到部分國有企業成立時間較長,資產原值可能存在評估增值等不能稅前扣除的調整因素,因此仍然是取得原始確認依據更為穩妥。(案例由北京金華融稅務師事務所提供)